1、药店改革拉抬序幕 行业龙头或持续受益
商务部官网消息,近日商务部联合药监局、卫健委和医保局发布《全国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0年,全国大部分省市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基本建立。细分来看,本次出台细则包括远程审方可替换三类店要求配备的执业药师、分类类别扩大为三类且扩大中药饮片适用类别、去除了支持高等级药店和电商开展医药电商服务的建议等。市场前期对于零售分类已有充足预期,相关政策落地后,预计会掀起一轮零售药店供给侧改革潮。具体到对于A股的影响。应注意,医药板块和酿酒类似,是前期白马下跌过程中的主跌板块,不少标的出现了深度回撤,但从前两周A股反弹的情况来看,医药和酿酒均未跟随题材炒作高潮出现较好反弹,因此节奏上看,后续表现空间值得投资者观察。医药板块当前估值水平仍处于历史较低位置,后续流通环节龙头受益于两票制、医药零售龙头受益于本次《意见》仍是较大概率事件,值得投资者持续跟踪。
相关上市公司:复星医药(600196)、益丰药房(603939)。
2、外资金融取得牌照 金融开放再下一城
央视新闻消息,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信息显示,多项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市场准入申请获得批准。包括批准香港集友银行有限公司筹建深圳分行、德国安联保险集团筹建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其中,安联(中国)保险控股将成为我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加入WTO后,我国金融行业持续开放,去年底贸易摩擦事件还未发生,决策层便已强调,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确保落地。而后续贸易摩擦相关事件,同样构成了我国金融开放制度改革的催化剂。具体到对于A股的影响。我国金融行业开放仍是“管道式”渐进的,不可能一口气彻底放开。因此中期来看,部分优秀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国内市场,有助于提升国内行业整体竞争力,对行业长期发展构成一定利好。短期来看,经历重重回调,A股金融股当前估值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阶段,后续估值修复潜力值得投资者持续观察。
相关上市公司:中国平安(601318)、中信证券(600030)。
3、PPP基金首笔存量资产项目落地平潭
福建日报消息,11月26日,福建PPP基金首笔存量资产PPP项目落地平潭。该项目总投资20.44亿元,由福建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引导基金、中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融资支持基金以及平潭城投集团管廊公司联合中标。据悉,本次项目是福建省首次引入中央资金进入福建省PPP市场,也成为中国PPP基金在全国的第一笔存量资产PPP项目。可以认为,这一模式对盘活地方政府资产、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优质资产良性循环等具有重大意义。展望后市,近期中央多次号召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而存量资产PPP模式是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的有力抓手。因此,继福建平潭之后,后期多地也将推广践行此PPP模式,相关基建概念值得留意,政策持续回暖+行业基本面支撑+上市公司业绩释放将是建筑行业修复的主要推力。
相关上市公司:平潭发展(000592)、厦门港务(000905)。
4、官媒首次确认我国第三艘航母进展
博览财经消息整理,11月25日,新华社官方微信公众号透露了我国第三艘航母的研制状况。根据最新文章描述:“我们的国产航母业已试航,入役指日可待,新型航母也已经在船台上有序建造”。航母作为移动的岛屿历来是强国必备的远洋利器。可见制海洋权和制太空权将是未来我国提升作战能力的重要方向。军事战略要服从国家战略,当下我国正力推全球深度融合战略,未来国家利益向全球拓展的趋势已经确定。事实上,2018年的中报已经验证了国防军工行业的基本面有所改善,舰船及海洋防务领域值得留意。展望后市,可以重新审视军工板块估值情况,留意其业绩增长潜力。
相关上市公司:中国重工(601989)、中船科技(600072)。
以上内容为转载内容,用于投资者教育非商业用途,图片或文字与本公司立场无关,如认为涉及内容侵权,请联系本公司进行删除。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