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财经分析】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率领中方代表团于当地时间28日下午抵达华盛顿,将同美方就中美经贸问题举行高级别磋商。中方代表团成员包括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等。
博览财经注意到,据中美两国官方公开披露的信息,目前中美两国已经在三个方面达成重要共识——
一是中国承诺扩大对美农产品、能源产品和其他工业品的采购,并通过降低减税,减少进口环节的非关锐壁垒,来大幅削减对美贸易顺差;
二是中方承诺禁止强制性技术转让,同时美方承诺减少对中国投资的歧视性法律和行政措施;
三是双方同意建立协议监督执行机制,以定期验证的方式来确保双方在协议中的承诺能按约定进度和方式完全履行。
不过,对于美方所说的结构性改革,双方尚未达成共识,分歧仍然较大。特朗普及其核心团队成员,最近多次肯定中美经贸磋商进展顺利的同时,也强硬表示如果在中国结构性改革上无法达成共识,将不会与中国签署任何协议。
美方所说的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指中国保持民族工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推行的一系列产业政策,比如给予特定行业和企业直接的财政补贴、产业基金扶持、土地和税收优惠、银行贷款支持等,美方认为不符合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此外,就是限制外资和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一些非关税贸易壁垒,所谓的玻璃门和旋转门,比如政府和国企采购中的不合理条款,事实上的配额管制,指定和限定进口商,限制进口商品的国内销售渠道等。其中,涉及到对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保护政策问题,是双方争议的焦点。
另一个是网络安全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双方实质性分歧已经不大,美方的要求中方都能满足,而且中方已经开始启动相关立法进程;但是美方指控中方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中方表示美方指控毫无依据,无法接受。基于对过去发生过的事情采取求同存异的谈判原则,这种分歧在协议中根本不需要体现出来,因此可以认为双方已经在这方面达成了共识。
至于网传美方要求中方扩大互联网开放的问题,美方根本就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美方非常清楚这涉及中国绝不能退让的原则,从一开始就没有将这个议题列入中美经贸磋商的内容。国内自媒体人老扯这个话题,纯粹是一厢情愿的胡言乱语。
此次中美高级别经贸磋商之所以非常重要,万众瞩目,主要是因为距离双方商定的90天最后期限只剩下不到30天时间,如果双方无法在本次会谈中就几乎所有重大分歧问题达成共识,那剩下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完成具体协议文本的讨论,也根本来不及在最后期限到来前组织下一次高级别会谈。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2000亿美中国进口商品额外征税10%提高到25%的措施,在3月2日就会立即生效;当然,中国相应的反击措施也会立即出台。
当然,即将3月1日前无法签署协议,也完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接下来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3月1日前双方基本达成共识,但对具体的一些协议条款双方有些分歧,双方商定签署协议的时间再延长15天或30天,关税措施相应顺延;另一种是关税措施如期实施,且不排除各自出台更多的报复与反报复措施,经过几个月或几年正面交锋后双方再坐下来继续磋商。在后一种情况下,WTO组织将名存实亡。
传中美贸易战谈判当中美国提出的独特条件
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的话称,知识产权问题是特朗普最终能否与中国达成协议的一个关键点。然而到目前为止,两国并未达成一致。彭博社还透露,在谈判现场,格里什长篇大论,试图证明美国向中国价值约2,5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是合理的。而中国官员重申没有任何不当行为,但要求美国拿出加征关税的证据。
外媒列举了中美两国的基本诉求——
第一,美国官员希望中国严格控制一系列做法,在他们看来,这些做法相当于北京当局对美国技术创新的掠夺,旨在帮助中国的私营和国有企业超越美国企业。其主要抱怨是中国强迫美国公司交出敏感技术以换取市场准入,并积极鼓励知识产权盗窃和专利侵权,包括通过网络间谍活动。
中国坚称,并未强迫外国公司转让技术。相反,中方谈判代表辩称,一些海外投资者通过合资公司或其他方式自愿这样做,以进入中国市场。
第二,美国官员认为,中国市场的运行方式,使美国企业极难与中国本土同行进行公平竞争。一大争论焦点是中国对企业中外资股比的限制。外界认为,在众多与国家安全没有严格关系的领域(包括金融服务业),此类限制太过宽泛。
在去年5月的首轮贸易谈判中,刘鹤明确表示,中国不会在云计算等被视为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领域开放市场准入或作出其他让步。
第三,美国希望中国政府最好削减对多个国内行业的补贴。其中既包括传统商品,例如农产品和金属(包括钢铁和铝),也包括前沿行业,例如航空航天和电信,这些是《中国制造2025》工业战略特别指出要予以政府支持的行业。
据美国媒体透露,在最近的美中贸易谈判中,中国方面提出了六年增加进口美国商品的建议,总额将超过1万亿美元。这一交易旨在到2024年把美国对华年度贸易赤字降至为零。但双方在中国的经贸结构改革、保护知识产权和减少对国企补贴等方面,仍然缺乏实质进展。
另外,据了解谈判情况的人士称,中国已经提出增加美国商品和服务进口,包括大豆和能源产品。美国财长努钦12月曾表示,中国提出向美国额外进口1.2万亿美元产品。彭博周五报导称,中国已提出通过六年大举采购,增加从美国的进口,寻求将对美贸易顺差到2024年降至零。
消息称,美国谈判代表正在寻求与中国达成的贸易协议,与传统贸易协定相比,可能与制裁监督机制有更多共性。
路透中文网报道,了解中美贸易磋商情况的消息人士透露,美国提出对中国承诺的贸易改革的进展进行定期评估的要求,以此作为贸易协议的一个条件,如果认为中国违反了该协议,可能会再度诉诸关税行动。
这项评估要求可能是使得美中贸易协议有别于全球各地的典型贸易协议的一个关键方面,部分原因是两国政府之间存在很深的不信任感。
文章称,美国计划3月2日起提高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税率,虽然两国谈判代表正在努力避免此事发生,但美国并未公开表示过任何取消关税的意向。美国官员认为持续的关税威胁是任何协议中的“牙齿”。美国称中国企业强迫美国合作伙伴转让专有技术,北京则否认这项指控。要求频繁进行合规审查,反映了美国官员的沮丧情绪,他们抱怨中国未履行以前做出的实施自由市场改革的承诺。
美方传递出的信号普遍“偏乐观”,但也有“不和谐的声音”——
日前,特朗普在白宫举行的一次活动中回答记者有关中美贸易谈判的问题时说,“我喜欢我们现在的处境,中国‘非常希望达成协议’”。
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1月22日表示,对中美贸易谈判结局乐观。蓬佩奥在透过视像会议,在华盛顿向远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发表讲话时强调,“中美关系的取向将会取决于美国坚持的理念”,包括自由和开放的海域和“公平及双向的贸易安排,令所有国家都有机会在公平、透明和开放的前提下竞争”。蓬佩奥表示如果北京也奉行同样政策,他“有信心两国能一同繁荣和富强下去”。
1月23日稍早,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哈西特表示,他相信美中两国可能在3月1日前达成贸易协议。
但1月25日有外媒报道称,美国商务部长罗斯警告,美中距离达成贸易协议仍很遥远,要用“英里”来衡量。虽然中国在贸易战休战期间,兑现部分承诺,采取了恢复大豆和原油采购等行动来释放诚意,但是距离美国的要求似乎还很远。
显然在核心利益上双方都还不愿让步。美方关注的焦点是“强制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中方则一直在回避或者否认存在强制来华的外资企业向其合资伙伴转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执行机制,也是双方很难取得共识的领域。
美方提出的要求中国似乎很难满足。美国官员正在敦促中国同意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将使各方做出的承诺具有约束力,这是另一个棘手问题。也就是如何保证这种承诺得到执行。“不仅是有多少大豆和液化天然气,更重要的是我方认为中国经济需要推行的结构性改革。而比那还要更加重要的是执行机制和未能遵守协议的处罚措施,”罗斯说。
中美全面摩擦背后 舆论战超越贸易战实际影响
中美贸易战虽然表面上休兵,但孟晚舟事件发生后,让人们普遍认为,美国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仅仅是一个切入点,事实上这是美国在科技、金融、舆论等领域全面围堵中国的一个开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近日在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年会暨首届万寿国际形势研讨会上指出,贸易战开打以来,一直到2018年9月,包括对美出口在内的中国对外出口,并未收到太大影响,而事实上,美国通过舆论攻势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比起贸易战的实际影响要大得多。
贸易战仅仅是美国围堵中国的一个切入点,两国已开始全方面的竞争。
2018年中国确实在外交上遇到麻烦了,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把中国当对手,开始整中国了,而且出手比想象的快,比想象的狠。所以,习近平讲了中美贸易战是一场“遭遇战”。而中国现在正在把“遭遇战”变成“阵地战”,美国人没有耐心就算了,“遭遇战”猛打一气,很快有了结果这令它很爽。但要跟变成“阵地战”,跟它搞坑道,它老打不死你,最后打烦了也就不打了,中国可以进行这样的调整。
总之,美国为首的西方,特别是美国本身对中国的定位变了,把中国从有缺点的伙伴变成了主要的竞争对手,而且长期看是唯一对手,这个定位变了,就麻烦了。而且美国是个土豪国家,动手能力很强,不像欧洲是帮骷髅贵族,即使对中国不满,老批评中国,也不会不动手。美国是土豪国家,而且现在的领导人是个地产商,中国对应的社会角色就是包工头,上来就动手。以贸易切入开始往别的地方蔓延,出发点是贸易战,实际现在已经打成混合战了。后来打中兴、打华为就是技术战,此前渣打银行和汇丰全面中断与华为的金融联系,这就是金融战。至于说舆论战,那是贯穿始终的,舆论战的表现是,网络定期会出来各种谣言,一定是有人拿着钱在后面推出这些东西,这是舆论战。
这四个已经开打了,其他的已经动手,但还没有全面开打。一个是台湾还没有打,第二是南海和东海。还有人权牌,用新疆、西藏问题指责中国。
“一带一路”方面,已经开始捣乱了,说“一带一路”搞成了债务陷阱;“中国威胁论”现在甚嚣尘上,把中国在外面推广的文化叫交流坚实力。美国学术界政治觉悟很高,而我们学术界标榜和政府保持距离,叫“独立之意志,自由之精神”,换言之,给资本家说话,尤其是给美国资本家,就叫独立之意志、自由之精神。
我的结论是,中国的外交问题就是一个方向,美国对中国有看法,又行动能力强,于是麻烦就来了。现在看到的贸易摩擦、科技摩擦都只是一部分,以后还有很多。但是中国也没有必要太悲观,虽然整个舆论场差不多一年了,很悲观,而且都是以贸易摩擦来说事儿。金灿荣说,其实之前中国自由派的知识分子很讨厌特朗普的,因为这个家伙不讲普世价值,特喜欢希拉里,特朗普一打贸易战,就成他们的英雄了。
以上内容为转载内容,用于投资者教育非商业用途,图片或文字与本公司立场无关,如认为涉及内容侵权,请联系本公司进行删除。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