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涨价题材横行,其中,比较亮眼的就是石墨电极。仅用两个月的时间,石墨电极价格暴涨了4倍有余,更逆天的是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报价,年初至今已涨幅已超八倍。而其中石墨电极龙头股方大炭素更逆天暴涨。
周二午后方大炭素再度涨停。带领石墨烯概念股走强。石墨烯能否王者归来,开启第二波上涨?
石墨烯是一种先进纳米材料,也是近年来备受科学、产业、资本和政府等方方面面高度重视的一个战略性前沿材料。它有着大比表面积、高导电导热性、高红外转化率等优秀且独特的性质,在能源、环境、采暖等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从2016年起,石墨烯在“煤改电”大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得到了产业界和专家们的认可,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智能硬件、传感互联、移动通信、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智能+”正快速的拓展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释放和催生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交通能源、公共安全、社会事业、城市管理等各个领域的新需求。石墨烯新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石墨烯+智能”被认为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对于石墨烯的研究与应用成为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一步。
消息面上,近日,福建省政府网站公布了《福建省石墨烯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石墨烯材料研发、制备、应用等产业发展体系。到2025年,石墨烯产业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先导产业,部分石墨烯材料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福建省成为全国石墨烯技术创新先导区、国际合作引领区、产业应用示范区。
在国家政策确立石墨烯“新材料之王”地位、集中力量促进石墨烯发展的背景下,多个省市“抢跑”石墨烯产业化,各级政府将石墨烯产业作为地方产业升级换代的突破口,纷纷成立石墨烯相关产业园区或企业联盟。
鉴于石墨烯的未来广阔的应用前景,民间资本纷纷介入石墨烯产业链。在产业园和创业基金等的积极引导下,一些创业者以技术为资本成立公司,一些上市公司以资金为优势介入石墨烯领域。上市公司通过引进石墨烯技术、与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设立产业技术投资基金或从战略角度构建产业链等方式参与石墨烯研发生产。目前部分石墨烯公司具备生产石墨烯粉体、浆液、导热膜、 功能涂料、 导电油墨和触控屏的能力,但在产品质量提升和下游市场开发方面仍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国内石墨烯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成熟的产业链。目前,我国石墨电极产能超过1万吨的企业有40多家,总产能在110万吨左右,但今年以来受环保督察的影响,河北、山东和河南等省石墨电极生产企业处于限产、停产状态,预计全年石墨电极产量约在50万吨。
随着石墨烯量产的解决和石墨烯下游的拓展,2015年中国石墨烯产业市场规模达到1630万美元,预计 2020 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2亿美元,并成为全球最大的石墨烯消费国家。
尤其是近期,新能源汽车销量暴增带动锂电池需求上涨。随着技术突破,动力电池领域的石墨烯应用空间有望打开。另外,石墨烯防腐应用推进工作组在北京成立,石墨烯在涂料领域的应用有望加速。
而从市场角度来看,石墨烯板块吸金能力较强,单今天资金净流入37.15亿;另外从上行空间来看,上方有一定压力,但套牢筹码不多,突破压力有望;指标方面也呈现强势特征,支持板块短期上行,短期入场机会仍在。
天风证券:石墨烯下游市场突破点——锂电池导电剂。2017年石墨烯产业化加速发展,在国家战略的大力支持和资本投入下,石墨烯下游应用有望实现产业化突破。面对石墨烯行业鱼龙混杂的现状,去伪存真,挖掘真正的石墨烯标的,成为该行业投资制胜的关键。
安信证券研报称,石墨电极供需格局反转,价格大幅上涨。2017年3月以来,石墨电极价格各功率的产品价格涨幅接近或超过一倍。需求端内外需共同发力:内需受中频炉关停导致电炉炼钢成本优势显现推动和部分中频炉企业转产投放电炉设备支撑,外需受美国和东南亚需求回升,出口快速增长,前4个月国内石墨电极出口总量同比增长29.16%。在当前钢材维持高利润、废钢成本仍保持优势,中频炉去产能留下市场空间的支撑下,预期电炉产能的利用率有望提升。从电炉富余产能的角度来看,石墨电极的内需潜在增长空间为12万吨左右。安信证券保守预测2017年我国石墨电极新增总需求在8.5万吨-12万吨。供给端,国外龙头企业战略收缩和调整,国内行业长期低迷下供给出清叠加环保限产影响,有效产能释放不足,供给维持紧张。
投资策略
毕竟,单从石墨烯的角度来看,多数企业面临技术突破,处于静待石墨烯产业化的状态。要想把握其投资机会,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
1.技术优势角度 已经具备先进的技术,石墨烯产品产生业绩的企业,如德尔未来。
2.资源优势角度 具备上游石墨矿藏资源的,并涉足石墨烯技术研发的企业,如方大炭素。
以上内容为转载内容,用于投资者教育非商业用途,图片或文字与本公司立场无关,如认为涉及内容侵权,请联系本公司进行删除。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