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财经研报】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9年经济工作。
继10月31日政治局会议提出“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后,本次会议强调“要辩证看待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保持战略定力”等,这是政策层面指出外部环境有压力之后首次提出要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如果说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有什么重大变化,那更多是外部风险因素的潮起潮落:
博览财经认为,相较于2个月前才做出调整的“对内政策”,刚刚经历了“元首峰会”与“拘留、保释”,对外政策的表述与相关调整,可能更值得关注。
在这种大背景下,由于2018年国际环境变得更加复杂,2019年的增长更加强调内需。本次政治局会议强调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国内市场的发展,既要靠培育内需,更要靠能够满足这种内需的“有效供给”,当前看,除了“服务业”,就是高科技产业;
因此,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就是政策鼓励的方向。最根本的还是内部的改革、制度变革,而扩大对外开放,恰是“倒逼”国内改革提速的有效手段!
博览财经认为,“重视高质量发展,核心是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
政治局会议指明这一机会,你能把握不?
……
虽然博览财经认为,明年的宏观政策基调与相关调整,早已在10.31的政治局会议,以及在此前后一系列的会议、政策、讲话当中逐一确定;在没有遭遇重大变数的情况下,如今不到2个月左右的时间,应该不足以引发决策层对10.31政治局会议的政策内容做出大的调整。
但值得注意的是,继10月会议提出“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后,本次会议强调“要辩证看待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保持战略定力”等,这是政策层面指出外部环境有压力之后首次提出要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如果说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有什么重大变化,那更多是外部风险因素的潮起潮落:“中美元首峰会”刚刚“胜利落幕、达成多项共识”,美国就裹挟加拿大对华为下“重手”,虽然孟女士终于获得“保释”,但“故事”远未结束,“富国集团”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制度性歧视”才刚刚开始!如果说马云的“中美贸易战会持续20年”是准确判断的话,那么,“西方对华的高科技围堵战”估计没有30/50年,是难分高下的。
虽然中国在高科技研发上的投入已经跃居全球第二,但“厚积薄发”的规律决定了,在高科技产业上已经“后发”数百年,在高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历史欠账,还需要很长时间来还,近年来的“大规模研发投入,以及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的制度红利”,首先要用来填平“历史鸿沟”,尽管仍然拥有“后发优势”,但在“富国集团”已经开始“围追堵截、严防死守”的情况下,这种优势必须尽早转向“创新优势”来辅助。
因此,相对于国内经济增长的压力,与所谓的外部“贸易摩擦”压力,挡在向高科技产业转型升级路上的“围堵”,才是决策层在未来长期发展过程当中需要着意解决的“关键问题”。
当然,这一“关键问题”的解决之道,除了调和外部关系,最根本的还是内部的改革、制度变革,而扩大对外开放,恰是“倒逼”国内改革提速的有效手段!
因此,决策层在整体解决内外部冲突的过程中,我们可能看到政策层面会将短期和长期结合起来看,不会牺牲长期利益满足短期目标。
也就是此次会议所说的“办好自己的事”。而具体要怎么去化解内外部摩擦,会议强调“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保持战略定力”、“按照已确定的行动方案”、“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这些都显示化解外部摩擦最有效的办法是解决国内的发展问题,国际环境的压力大概率不会动摇国内既定的长期政策战略方向。会议指出当前依然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意味着“忧患意识”之下,这些长期促转型政策的出台甚至可能进一步加速。
也正是基于此,博览财经认为,相较于2个月前才做出调整的“对内政策”,刚刚经历了“元首峰会”与“拘留、保释”,对外政策的表述与相关调整,可能更值得关注。
整体来看,2018年国际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使得2019年的增长中更加强调内需。从本次政治局会议精神来看,会议强调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可能意味着内需在稳增长的重要性继续提升。同时可能会继续保持定力,按照既定节奏继续对外开放。另外,也强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可能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也是政策鼓励的方向。
以上内容为转载内容,用于投资者教育非商业用途,图片或文字与本公司立场无关,如认为涉及内容侵权,请联系本公司进行删除。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