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财经特稿】2018年12月20日,早已入冬的重庆寒意阵阵,多云的天气,不时夹杂着丝丝细雨。
上午9时许,在位于渝北区龙塔街道的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的人。当天上午,贵州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王晓光受贿、贪污、内幕交易案的一审将在此开庭公开审理。
在今年4月1日晚间,中纪委、国家监察委官网同时发布重磅消息称,贵州省委原常委、副省长王晓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王晓光也由此成为了自今年3月份国家监察委员会成立以来,首个被查的副部级官员。
十九大后,中央安排首轮地方巡视,贵州是被巡视单位之一。在2018年2月22日,中共巡视组进驻贵州召开巡视工作动员会。
而王晓光的落马,距中共巡视组进驻仅不足40天时间。
与贵州在同期落马的另一位副部级官员蒲波相似,在对王晓光的诉讼中,除了贪污、受贿案外,还牵扯到与众多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相关联的严重问题。
据庭审现场获得的消息显示,认定王晓光直接或通过近亲亲属非法收受财物的折合款项约为4870.435万元、通过虚构项目非法获取土地补偿款项为500万元人民币,但是这些都远远不及其通过上市公司内幕交易获利的零头。
一审诉讼内容显示,2009年8月至2016年2月,王晓光利用其职务便利、工作关系知悉或从他人处非法获取的内幕信息,直接或指使其亲属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买入相关股票,累计成交金额共计人民币4.9亿余元,盈利共计人民币达1.6亿余元。
王晓光到底是如何通过内幕交易赚取到这天价的回报?其主要内幕交易又是涉及哪些上市企业?作为一方高官,在王晓光的庇护之下,哪些资本运作高手又在上市企业中翻雨覆云,肆无忌惮地阉割着“韭菜”?
叩叩财讯经过多日调查,将一一为您揭秘。
“银河系”潘氏兄弟的保护伞
“银河系”是在2000年初开始横行于资本市场的一方霸主,以“坐庄”闻名于市,由来自于广西北海的潘琦、潘勇两兄弟操控。
2018年9月14日,证监会的一纸内幕交易案件的处罚书,又将淡出资本市场多时的“银河系”以及两位潘氏兄弟的身影重新拉回到人们视线当中。
当日,证监会公布《处罚决定书》,自然人潘勇因内幕交易被处以“没一罚五”的顶格处罚,罚没款合计近9000万元,同时给予其十年市场禁入的处罚。
这是继2011年,作为哥哥的潘琦被市场禁入十年后,另一位潘氏兄弟也被市场封禁。
提起潘氏兄弟和他们控制的“银河系”,正如上文所述,在十几年前,可谓“动物凶猛”。
发家于二级市场炒家身份的潘氏兄弟,是在2000年开始走上控股上市企业的前台的。当年因证券市场持续走低,一些二级市场炒家也从股票炒作转向收购上市公司,利用上市公司的资源和融资平台以期获得更大的投机利益。
在此之前,潘氏兄弟已经因坐庄多家上市企业,一面虽然获取了巨额的财富,但另一面也在资本市场中声名狼藉。
2004年中,在近3年的精心安排和1年多的漫长审批等待之后,来自广西的潘琦、潘勇兄弟通过其控制的一系列关联公司,终于成功入主贵州省的上市企业长征电器。当年,潘氏兄弟控制的广西银河集团有限公司、北海银河科技电气有限公司收购长征电器8460万股国有法人股权,占总股本的49.19%,获得证监会批复,并豁免所应履行的要约收购义务。
长征电器便是如今天成控股的前身。
斯时,潘氏兄弟控股长征电器之初,曾有分析认为是其转型实业的开始,但其后的种种行为都证实,庄家始终难改资本逐利的天然本性。
潘氏兄弟与王晓光十余年纠葛也正是发端于对长征电器的收购。
长城电器为贵州遵义市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王晓光,1961年10月出生,山东巨野人。其仕途未出过贵州。2006年底,王晓光从贵阳市常委一职调任遵义市常务副市长,两年后其正式上任遵义市市委副书记、市长。
“潘氏兄弟在长征电器经营业务上需要王晓光的帮助,从广西远道而来的潘氏兄弟,在王晓光上任遵义副市长后,深谙官商谋合之道的他们便通过多种渠道与王晓光接触认识。”一位接近于王晓光的知情人士透露,最初,为了获得王晓光的关照,潘氏兄弟向王晓光多次送去了大笔现金,但皆被王晓光拒绝。
王晓光告诉潘氏兄弟,自己是政府官员,收钱是违法乱纪。
正在潘氏兄弟无计可施之时。
王晓光则向潘氏兄弟表示,自己家里负担不轻,的确也需要钱,股市上赚钱容易,有什么发财的机会,不妨告诉一声。
这一语点醒梦中人。
很多人想象不到,这位在中纪委有关通报中“生活奢靡,痴迷兰花、玩物丧志”的贵州省副省长,实际上还有一个更大的爱好,那便是炒股。
“王晓光一直有炒股的习惯,作为资深股民,都是通过他的老婆和儿子进行操盘,潘氏兄弟在当年资本市场中,因坐庄早已声明远播,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这样也更能规避直接贪污受贿的风险。”上述知情人士坦言。
于是,在于潘氏兄弟达成同盟战线之后,2009年,王晓光便利用其控制的账户,开始在资本市场中一路开挂,背后实则是利用潘氏兄弟提供的内幕信息进行利益输送。
据叩叩财讯获悉,潘氏兄弟控制的“银河系”旗下的两家上市企业——银河生物与天成控股,则是王晓光内幕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的主要标的。
银河生物和天成控股的控股股东均为银河集团,银河集团的实控人为潘琦、潘勇两兄弟。潘氏兄弟多次将有关企业的重要内幕消息提前告诉王晓光,让他低买高卖,从而攫取了巨额利益。
而王晓光则在公司业务、政策批示乃至资金贷款上,给予了潘氏兄弟诸多便利。
实际上,早在2010年、2011年,潘氏兄弟便屡因内幕交易被证监会处罚。
2010年,因“银河系”公司被认定非法利用他人账户交易长征电器股票,潘琦、潘勇等便遭到证监会警告和罚款。
2011年,还未更名为银河生物的银河科技,被证监会认定存在虚增业绩、隐瞒关联方资金往来、隐瞒对外担保、隐瞒银行贷款等事项,时任银河科技董事长潘琦遭到市场禁入处罚,10年内不得担任任何上市公司和从事证券业务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但这些处罚,在潘氏兄弟有关“保护伞”的庇护下,皆未真正影响到潘氏兄弟其后在资本市场中继续翻云覆雨,更从未阻止“银河系”在资本市场中版图的进一步扩大。
上亿利益交易
在贵州的官场中,王晓光炒股并不是秘密。
据王晓光的一审诉讼内容显示,其在2009年至2016年2月,在股市中,累计动用资金达4.9亿余元。
“他的手机上装有炒股软件,在交易时间,哪怕是在开会,他也会不时地盯盘,向其妻子、儿女传递一下卖出买入的指令。”一位接近于王晓光案的监管人士坦言。
实际上,王晓光用于炒股的资金大部分也都是来自于其利用任职遵义市委书记等高官的影响力,向当地企业家拆借的巨额资金。
“很多当地的老板也知道王晓光有炒股的爱好,于是纷纷投其所好向他提供资金,王晓光则通过其妻子儿女的名义上称这些资金为个人借贷,但迫于其市委书记的影响,大家也往往不会提及还钱的事情,而让其任用。”一位遵义当地地产企业的负责人向叩叩财讯表示。
据叩叩财讯获悉,让王晓光获利最大的一笔内幕交易炒股收益则是在2014年前后,一单来自银河科技的定增消息。
2014年5月,还未更名为银河生物的银河科技拟向其大股东银河集团定增发行股份募资资金不超过11.5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公司的流动资金,发行价格为2.87元/股,预计发行数量合计不超过40069.68万股。
根据方案,公司控股股东银河集团将全额认购此次定增股份。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股本将增至约11亿股,银河集团持股比例将由14.75%大幅增至45.80%。自然人潘琦仍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在该利好消息发布前后,多次在银河科技中低买高卖的王晓光关联账户也同样按照惯例早已潜伏在其中。
在2014年5月前后,银河科技的股价仅为3元/股左右。
其后,在潘氏兄弟的坐庄操盘之下,到2014年10月,银河科技的股价便已经最高突破10元。
在上述定增完成后不久,2015年4月18日银河连发六份公告,宣布重金投资转型生物医药公司。称将设立6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和生物技术子公司、成立生物医药专家委员会、收购得康生物60%股权、调整高管团队等向生物医药领域的全面转型。
2015年5月21日公告,银河科技又公告称拟以自筹资金5亿元对南京高新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进行投资。
2015年11月17日晚间发布定增预案,公司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6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5.52亿元,定向增发投资医疗与生物。
在这一系列重大利好的加持之下,银河科技的股价迅速暴涨,即使在2015年5月,A股经历了历史上最为惨烈的股灾暴跌,皆丝毫未影响到银河科技股价的坚挺。
至2015年12月14日,银河科技股价一度达到31.91元,短短一年多时间,上涨近十倍。
在2016年1月前后,王晓光的关联账户将银河科技的股票在30元左右抛售,赚得盆满钵满,仅在此项中的盈利,预计便已经上亿元。
在王晓光被带走调查后不久,潘氏兄弟中的弟弟潘勇也被证监会调查,并最终在2018年9月,以也内幕交易被罚以巨款并与其兄一样,被禁入市十年。
与此同时,潘氏兄弟与“银河系”旗下涉及的多家网贷平台包括壹佰金融、有理树金服、啄米理财、多融财富与365易贷等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爆雷风险问题,其中已有平台负责人已经被公安机关抓捕。
当然,关于潘氏兄弟涉足P2P涉嫌自融腾挪的资本运作,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在12月20日当日的庭审现场,王晓光当庭表示认罪悔罪,最后法庭并未选择当庭宣判。(来源:叩叩财讯,作者:覃寒池@重庆)
以上内容为转载内容,用于投资者教育非商业用途,图片或文字与本公司立场无关,如认为涉及内容侵权,请联系本公司进行删除。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