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财经研报】虽然中美在APEC上继续掰腕子,在WTO的改革问题上各自“拉帮结派”,但对金融市场影响更为明显的,却是中美之间的“技术战”了……
隔夜美国市场再次大跌,引发担心的原因之一是目前正在征求意见阶段的由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署拟定的针对关键技术和相关产品出口管制框架,其中针对中国的意味较为浓厚,如果执行,意味着美国出口管制政策被大幅扩大,影响将较为深远。
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署(BIS)11月19日星期一出台了最新技术出口管制先期通知,并就这一框架方案向公众征询意见,这或将成为美国对技术出口最严的一次管制。
根据这份框架,美国政府考虑对14个类别的科技关键领域进行管制,包括人工智能、芯片、量子计算、机器人、面印和声纹技术等被认为涉及国家安全和高技术的前沿科技。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这项技术管制仍处于征询意见阶段,对关键技术进行出口管制并不是单独行为,而是特朗普政府确保美国在高科技领域领先地位的一部分。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从立法到行政、从出口管制到投资限制,进行了一整套的布局。早些时候,旨在对外国投资进行更严格审查的《外国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案(FIRRMA)》试点计划开始运行。
而中国方面早就明确指出“高科技买不来、求不来”,要“抢占高科技的制高点”,必须自力更生;
今年10.31的政治局学习的内容也恰恰是“人工智能”;最高领导人更是直接提出“科创板”试点!
为此,此前有过一波“独角兽行情”,而如今,更是全力以赴的大干“科创板”,试点注册制。
据媒体报道,某老牌大型创投机构透露,上交所负责科创板人士已于近日与该创投机构接触,希望他们能够参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里的相关行业,推选50家左右行业排名靠前企业。
该创投机构相关人士称:近日公司向我们发了消息,上交所负责科创板的人,希望与我们已投企业做个考察走访,收集一下企业需求,为他们上科创板做个协调铺垫,摸清一些企业上市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向上层反映,同时帮助优质企业更好地推动上市工作。
2016年12月19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其中涉及行业主要有如下6点——
1.动信息技术产业跨越发展,拓展网络经济新空间
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向各行业全面融合渗透,构建万物互联、融合创新、智能协同、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到2020年,力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薄弱环节实现系统性突破,总产值规模超过12万亿元。
2.促进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突破发展,引领中国制造新跨越
顺应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发展趋势,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加快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推进重大装备与系统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塑造中国制造新形象,带动制造业水平全面提升。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产值规模超过12万亿元。
3.加快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步伐,培育生物经济新动力
把握生命科学纵深发展、生物新技术广泛应用和融合创新的新趋势,以基因技术快速发展为契机,推动医疗向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发展,加快农业育种向高效精准育种升级转化,拓展海洋生物资源新领域、促进生物工艺和产品在更广泛领域替代应用,以新的发展模式助力生物能源大规模应用,培育高品质专业化生物服务新业态,将生物经济加速打造成为继信息经济后的重要新经济形态,为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新支撑。到2020年,生物产业规模达到8万亿—10万亿元,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生物技术企业和生物经济集群。
4.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壮大,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把握全球能源变革发展趋势和我国产业绿色转型发展要求,着眼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为重点,引导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产品,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的应用比例,全面推进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到2020年,产值规模达到10万亿元以上。
5.促进数字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创造引领新消费
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
6.超前布局战略性产业,培育未来发展新优势
以全球视野前瞻布局前沿技术研发,不断催生新产业,重点在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核技术等核心领域取得突破,高度关注颠覆性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在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掌握未来产业发展主动权,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战略储备、拓展战略空间。
此外,《规划》称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实现目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
总结
在当前严峻的外部形势下,中国更加注重内需,自主创新紧迫性加大。技术封锁的潜在风险之一就是技术路线的割裂和碎片化,可能使得全球各类经济参与主体交易成本逐步增加。在面对潜在的技术封锁背景下,中国一方面需要团结国际上能够团结的力量、提高自身技术实力,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挖掘内需潜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改革挖潜力、提效率、促活力来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对单一技术来源的过度依赖在短期可能会造成较为明显的冲击。从市场的层面看,如果技术封锁实施,则市场对此准备并不充分,可能仍需要进一步消化,其中科技硬件、软件等类型的企业收到的冲击相对较大。
以上内容为转载内容,用于投资者教育非商业用途,图片或文字与本公司立场无关,如认为涉及内容侵权,请联系本公司进行删除。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