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财经研报】博览财经注意到,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要“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会议提出,要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博览财经认为,所谓的“新形势”有内外两层含义——
一方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商品、资本、人员等要素现已基本实现自由流动;
另一方面,当前国际经贸规则面临大调整、大重塑,主要经济体经贸摩擦加剧,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
两方面形势的变化,都要求中国进一步提升开放层次,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制度型开放。
博览财经认为,这是改革开放迈出的重大一步,意味着扩大开放已触及“深水区”。而在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多项任务当中,产权制度是最大的制度激励!
一个是完善产权制度,要形成包括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承包权、经营权、收益权等的完整的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是最大的激励。农村改革为什么成功是因为有了产权,产权激励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呢产权它又是一个市场配置资源的一个基础,如果产权制度不清晰,它就没法信用资产。
第二个就是要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在资金、劳动力、土地、科技等要素配置中,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实际上是三中全会讲话的,只不过重申了一下,因为发现三中全会以后这些年这句话并没有落实,很多改革在落实但这句话并没有落实。
博览财经注意到,早前,吴敬琏先生曾经明确指出:中国经济面临两种可能前途:一条是沿着完善市场经济的改革道路前行,限制行政权力,走向法治的市场经济;另一条是沿着强化政府作用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前行,走向权贵资本主义的穷途。这样,中国的经济就成为一场两种趋势谁跑得更快的竞赛。两条路径泾渭分明,前景更是完全不同。何去何从?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了市场化的正确方向,并取得了推动经济高速成长的巨大成就。但是21世纪初以来,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和选择,改革似乎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面临选择。未来十年,在继续完成市场经济改革任务的同时,积极而慎重地推进政治改革,既是未来中国改革的主题,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亡和每个公民的根本利益。在这样的问题上,容不得有半点犹疑。只有打破阻力,奋力过关,才能实现几代中国人的梦想,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国家。
吴敬琏先生曾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个预定的政府心目中的最好结构,通过各种政策手段促进实现,而不是通过市场化改革、市场的出清解决这个结构问题。现在市场的统一性仍然受到地方保护、行业保护等等的分割的影响,使得市场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试点化的状态;有很多新出台的政策,仍然不符合公平竞争的原则;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依法治国的决定,现在看起来,这个决定执行也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吴敬琏指出,我们不能满足于现在已经取得的成就,应该看到面临的环境还相当的严峻,“如果不能够按照十八大以来的中央的决定推进改革的话,这些使得很多人焦虑、甚至彷徨的问题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而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恰恰反映出当前中国锐意改革,向“完善市场经济的改革道路前行,限制行政权力,走向法治的市场经济”的大方向前进!
确实,过去40年间中国扩大开放着力点主要是通过关税减让和各种优惠措施,促进商品和资本自由流动,更好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但当前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往的开放手段有效性、合理性都在递减,促数量型开放向质量型开放升级势在必行。
所谓制度型开放,最根本的要求就是着眼于规制层面,促进国内规制与国际通行规制接轨,体现监管一致性。
这一点此前官方已有提及。决策层领导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等多个重要场合均表示,将继续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对接。
博览财经认为,推动这一转型既是中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重视合作伙伴利益诉求的具体体现,高度契合外企利益,有利于增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同时,也凸显了中国沿市场化方向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是给全世界一颗“定心丸”。
而所谓的“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这一转型的首要着力点就是改革现有不合理规则。目前,各主要经济体正在围绕WTO改革展开激烈交锋。今后中国料将以WTO改革为契机,推动形成真正现代化的多边规则体系。
下一步中国料将加快清理现有法规、规章中与国际通行规则中不相符合的部分。外企在华投资经营遭遇的“弹簧门”、“玻璃门”等问题,将有望得到显著改善。
而要实现制度型开放,今后中国料将进一步规范完善边境措施,使其更好体现时代特征。同时,中国还将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在许可、产业政策、竞争政策、环境保护、知识产权、营商环境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形成对外开放的新制度基础。从国际层面上看,更主动参与全球经贸规则制定和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公报中,提到公平竞争有两处——
一是“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二是“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公平竞争原则”。
结合此前易纲行长近期提到的“竞争中性”,博览财经认为其内核一致,明确了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各类企业能够“公平竞争”。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市场化改革力度或显著增强,“公平竞争”成为核心定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国资国企改革有一个新的说法,把国资改革放在国企改革前边,今年是第一次把它放在了前面,这是有深刻的含义,2019年国企改革可能真正取得突破。
与此同时,此次会议提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法治化制度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博览财经认为,此次会议明确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民营企业的高度重视,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应加强综合治理,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健全与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体系,有效保护企业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让他们放心创业,安心经营。
以上内容为转载内容,用于投资者教育非商业用途,图片或文字与本公司立场无关,如认为涉及内容侵权,请联系本公司进行删除。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