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财经研报】在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明年重点工作中,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建设制造业强国,摆在了前所未有的位置上,这是我们新时代新的方位和新的坐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9年的“7大任务之首”,就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并且首次提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制造业在2011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以来被提及过共计7次,其中4次出现在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当中,这足以体现决策层对制造业升级的迫切期许。与此同时,决策层强调“要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博览财经注意到,科创板首批试点公司大概率以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新能源车等先进制造业企业为主。而未来能够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大概率是以云服务、IT信息服务为代表的To B的企业服务。
整体来看,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基调,虽然“提升”了对经济增长压力的“预判、预防”,“稳增长”还是“当务之急”,并且采取了诸多“实质性”措施,但对中国经济“中长期主要矛盾”的判断,仍然定位在“改革发展”之上!也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然是2019年首当其冲的“重中之重”,换言之,“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升级”,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道,改革才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博览财经强调,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不是国际或一些短期压力,还是在于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不能因为“心里的波动”,就“鼓噪”政策大转向!
对此,博览财经注意到,厉以宁先生提醒:“今天再进一步发展经济,一定要把路线搞对。路线已经不是从前的单纯引进来机器设备了,重要的问题是跟上世界的潮流,要有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这都涉及到结构性改革的问题。”
厉以宁认为,充实GDP的内涵比扩大GDP的数据更加重要,并结合历史经历阐述了中国进行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实力不敌英国的根本原因在于结构性问题。英国及欧洲大陆的国家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已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英国已经开始向全世界输出汽车、军舰等代表性的工业产品,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多国已经将经济发展重心转向重工业,与此同时中国还停留在生产丝绸、茶叶,从国外进口机器设备的阶段。这使中国经济实力与欧洲国家之间出现悬殊的差距。
因此,厉以宁认为,中国经济若想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关键要点是找对发展的路线,在自身经济的结构上做出改革,同时有制度的改变相配合。结构性改革不是一种标语,也不是一种观点,而是需要社会各部门脚踏实地完成的工作,结构性改革是与改革开放紧密相连的一部分。只有抓好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发展才能走上新路。
对此,杨伟民先生指出,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背后是三大失衡——
第一个是实体经济的结构性失衡,现象是制造业对增长的带动力持续减弱。一方面是产能过剩,另外一方面很多的消费品难以满足需求,当中一些重要的中高端的一些东西我们自己生产不了,原因在于创新能力不足。
其次,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比重提高了,但大头是金融和房地产,分别贡献了4.4和2个百分点。美国从4.1提到7.3,用了40年的时间,中国提一倍用了10年时间,经济是身体的血脉,是血液,但是过快过急导致心率过速那就有问题了。
第三个就是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经济过多依赖房地产,就是因为在经济金融化流动性过剩和制造业盈利能力减弱的情况下,房地产成为居民保值增值的优质资产,成为金融机构追逐的利润来源。金融机构不愿意再给制造业贷款,但是他非常愿意给大家房子贷款。
如何解决这些挑战?博览财经认为,根本之道,还是“坚持供给侧改革不动摇”——
首先,今年经济工作会专门强调,要坚持供给侧改革不动摇,明年要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发展更多优质企业。这旨在提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信心。今后,中国将致力于打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同时强化市场在宏观调控中的决定性作用,让企业家对未来有良好预期,激发其积极性。微观主体活力增强了,整个中国经济大棋也就满盘皆活。
其次,增强就是增强微观主体活力。这次经济工作会上“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大概是用的最多的,很多地方都讲到,或者说都瞄准了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因为再好的宏观政策如果不用到激发主体活力上都是起不到作用的,因为所有的GDP都是微观主体创造出来的。此次“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让企业“唱主角”,引导大型制造商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逐步成为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品牌运作质量高的现代化企业。同时,为中小企业智能升级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拓展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空间。
第三,就是提升产业链水平,我们很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有一些产业链闭环,有一些产业链脆弱,所以要提升产业链整体的水平。会议提出,要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此次会议强调提升产业链水平,一方面是因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形势逼人,全球产业链面临大调整和重塑,中国亟待提升产业竞争力;一方面也是提振内需,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稳定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
最后,就是要促成强大市场,中国2010年就变成制造业第一大国了,但现在还不是世界第一消费大国,也就是说制造东西太多了必须要送到国外去,如果没人要那经济马上下来,也就是市场建设和经济能力不匹配,所以要畅通经济循环。
博览财经认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的第一位,同时强调要解决好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明确了明年供给侧改革重心转向降成本和补短板方向。会议继续强调坚定建设制造业强国、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政策将着力于鼓励科技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一方面可能要做减法,有一些僵尸企业要出清;另一方面要做加法,一些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共性技术要尽快提上来。同时,还要注意“巩固、增强、提升、畅通”这8个字,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的表述。巩固三去一降一补的成果;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包括产业集群,布局国家实验室等等;提升产业链;还有一个畅通。这样的表述,集中聚焦在中心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上,清晰表达了要建设制造业强国。
所谓的“畅通”,旨在从根本上疏通中国经济“血脉”,促经济良性运转。会议明确,要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这是针对金融脱离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欠缺等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经济的问题,是中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
总体而言,博览财经认为,此次会议抓住了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本质,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对于经济的态度是“稳”,仍然坚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而不是重走强刺激的老路。加大财政和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符合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但绝非“强刺激”,特别是对于地方政府约束和房地产整体定调未发生变化。
中国经济问题的关键在于经济转型,此次会议强调“要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等一系列符合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基调,有助于提高中国长期经济增长潜力,真正实现“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以上内容为转载内容,用于投资者教育非商业用途,图片或文字与本公司立场无关,如认为涉及内容侵权,请联系本公司进行删除。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