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财经分析】自刘士余2016年2月20日上任至今,任期已近三年。中国股市低迷,证监会主席想必压力颇大,可以说刘士余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1月26日,一天之内,刘士余和易会满的身份都完成了转变。刘士余离开证监会前往供销总社任职,证监会主席一职则由原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接任。
当刘士余一改往日黑色西装黑色大衣的装扮,披一件更加亲民的卡其色外套离开富凯大厦时,他微笑着与自己的同事告别。这一转身,也完成了他在证券市场的一趟旅程。
易会满也在同事们的簇拥下离开工行大楼,但气氛要更加欢欣鼓舞。证监会从来都是金融市场当中的高光单位。
刘士余也曾经历过这一刻。2016年2月,他从农业银行董事长一职卸任,被“点将”证监会主席。与易会满的角色转变如出一辙。
但是他们面临的境遇却又完全不同。当时的证券市场可谓风雨飘摇,刚刚从股市异常波动中平复下来的A股,又连续遭遇熔断机制的冲击,股市财富瞬息蒸发,投资者怨声载道。
上任之后,他立刻找到了一个从任何角度都不会出错的立足点,那就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基于此,他“逮鼠打狼”、打击“资本大鳄”,明显影响市场公平的市场乱象得到阶段性整肃。
有人说他“铁腕治市”,有人甚至封他为“监管之王”,但他也承受着来自上下的巨大压力,同时也承受着市场规律对行政干预的排斥所带来的代价。
他也曾忍不住吐露自己的委屈。但最后还是自我宽心的解释,无论是质疑的、批评的,还是赞同的意见,都是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关心,出于对他本人、对证监会工作的关心。
“忠言逆耳利于行,甚至有可能在某一个特定的时点、特定的案件、特定的场合,证监会党委和我本人会因为某件事儿掉几根羽毛。”刘士余说,同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这一天大的事比,掉几根羽毛又算什么呢?
执掌证监三载,刘士余还是给A股市场带来了至少三大本质改变。
一是发行制度,IPO堰塞湖消失,发行上市节奏快速且稳定,科创板将设立注册制指日可待;
二是市场乱象,并购重组不再是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的温床,吃相难看的上市公司也大大收敛,伪市值管理等市场“潜规则”受到严厉打击;
三是对外开放,以沪港通、深港通等方式打破制度顽固障碍,使得MSCI、富时罗素等国际指数纷纷大幅纳入A股,A股的国际接轨,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这三个变化的影响是什么?一句话概括,是让A股市场更加健康。而健康的市场,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了较为安全的基础。
而这个基础,目前来看,是为新主席易会满打造的。
说起刘士余接任,往往前面会有一个定语——“临危受命”。而这一次对于易会满,或许要用到的词是“再接再厉”。
2016年初,57岁的刘士余接棒肖刚出任证监会主席,从"害人精"、"野蛮人"再到今天的"资本大鳄",刘士余怒怼大鳄,花大力气整治资本市场乱象,但也称,"开了眼界,也很震惊"。
两年来,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一系列积极变化。 一个显著变化是IPO"堰塞湖"几乎消失。排队企业积压,一直都是注册制的"克星"--注册制实施后企业扎堆上市造成二级市场股指承压,是监管层和投资者的共同担心。仅2017年一年,证监会就审理了633家企业的IPO申请。截至2018年12月13日,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还有278家,与高峰时期的800多家相比已经大大减少。
第二个显著变化是,证券违法得到有力打击,且监管日益常态化。如果上市公司不诚实、从业者不守规矩、投资者不依法交易,在此情况下贸然推行注册制,那必然是一场灾难。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规范各类市场主体,也成为净化注册制改革市场环境非常关键的内容。以2017年为例,全年新启动调查478件,新增立案案件312件,其中重大案件90件,同比增长一倍。特别是市场操纵,在近几年得到有力打击。监管理念在转变,配套法律在完善,特别是数据监控手段的提升,都让市场操纵越来越无处遁形。
第三个显著变化是,退市制度逐渐发挥作用。注册制改革是对证券市场的"入口"进行完善,只有在"出口"也通畅的情况下,股市的新陈代谢功能才能得到有效发挥。
回想刘士余上任之初,中国股市可谓“劫后余生”。从2014年年末开始,中国股市迎来了一轮大牛市,上海证券综合指数从2014年末的2400点附近一路冲高,在2015年6月12日这天盘中创下5178.19高点。半年时间上证指数上升60%,深圳成份指数更是暴涨122%。
2015年4月开始,消息面和经济基本面均开始给股市继续上行造成压力。先是汇丰中国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跌破50荣枯线,实体经济需求疲软;6月9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相关指数MSCI宣布拒绝将中国A股纳入指数,中国股市对外开放受挫;6月13日,由于担心股市上涨过快,中小投资者盲目进入股市,中国证监会多次表态严禁场外配资,但融资融券余额继续攀升至历史高位2.26万亿元人民币(1人民币约合0.147美元)。
多次警告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中国证监会宣布“严禁证券公司为场外配资活动提供便利”。2015年6月15日开始,中国股市进入下跌区间,到6月26日周五,上证指数较高点跌去19%,深证指数跌去20%。为止住跌势,中国央行宣布降准释放流动性;之后出台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放宽了投资股票、基金的比例限制;中国两大交易所也宣布降低股票交易过户费率。
2015年7月4日,中国21家证券公司发布联合公告,投资1,200亿元买入蓝筹股股指期货,并保证沪指在4500点以下不会卖出,当天晚上,中国两大交易所宣布暂停28只新股发行,中国国务院也要求证监会停止首次公开募股(IPO)。
众多利好下,中国A股“不为所动”,在维持了一个月的盘整后继续下跌。2015年8月24日A股遭遇“黑色星期一”,沪指重挫8.49%,创8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报收3209.91点。券商股全线跌停,两市逾两千股跌停。至此,沪指失守年线,抹去2015年全部涨幅,三天累计跌幅创逾18年来最大。
2015年8月末,多重救市机制之下,中国股市逐步企稳。沪指从2800点反弹至3500点附近。2015年12月,上交所、深交所正式发布指数熔断规定。这个本意是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的制度,却再次引发新一轮“股灾”。
2016年1月4日,中国股市的首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跌幅达7%,两度触发熔断机制;1月7日再度触发熔断,全日交易不足15分钟便提前收市,中国证监会不得不在当晚宣布1月8日起暂停实施熔断机制。统计显示,四个交易日中国沪深股市总市值缩水了7.41万亿元,中国股民人均亏损11万元。就是在这样人心惶惶的情况下,前任证监会主席肖钢黯然离职,曾任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的刘士余接手救火。
在离任中国证监会主席一职之前,刘士余最后一次以证监会主席的职务出席公开活动是在1月25日中国2019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
另据《北京青年报》1月26日报道,1月26日15时41分,刚刚卸任证监会主席职务的刘士余抵达中国供销集团所在地,供销总社官员下楼迎接刘士余。
据官网资料显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属于人民社团性质,是正部级机构,由中国国务院领导。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设立理事会、监事会,实行理事会主任负责制,中共元老薄一波曾担任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首任主任。
证监会主席去哪?历任离职经历各不相同
从最早一任的刘鸿儒说起,在1995年辞去证监会主席一职之时他曾表示,"第一届的任务就是开荒、修路、铺轨道,把这些事情做起来,任务就算完成了。其他的,后人来做。"在此之后,他便专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并在多所大学担任兼职教授。
虽然距离担任首首届证监会主席已经过去多年,刘鸿儒一直心系资本市场的发展,在去年年末接受采访时,他呼吁把"维护市场稳定发展作为监管的使命"。
接任刘鸿儒的第二任证监会主席周道炯于1997年卸任,曾被称为"救火队长"的他在此之后回到自己曾经担任行长的中国建设银行担任监事会主席,并在之后担任全国人大代表财经委委员,以及国务院稽察特派员。
第三任证监会主席周正庆已于2018年去世,他的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亮相是在2016年1月出席"中国投资者大会"时发表演讲。
这名在位期间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著名"519"井喷行情的金融战线老兵于2000年离任。在此之后,周正庆依旧活跃在金融前线:担任第九、十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担任《证券法》修改起草组领导组组长。
与其他几任证监会主席不同,第四任周小川更为人熟知的头衔是前央行行长。从2002年到2018年,周小川一直以央行行长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期间还担任过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在此期间,他推动人民币利率、汇率改革;推动资本项目账户、金融市场的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央行也在改革中步入到"功能新建"的新阶段,而他本人也是担任中国央行行长时间最长的第一人。
第五任尚福林是在证监会主席位置任期最长的一任。2012年,推动股权分置改革的尚福林离开证监会调任中国银监会主席。由于恰逢商业银行股改的末期,不同于担任证监会主席时"波澜壮阔"的经历,尚福林在银监会的5年略显平淡。离开银监会后,尚福林赴任政协。
在尚福林之后接任的第六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似乎与尚福林颇有"缘分"。在2013年离开证监会后,郭树清的身份又由山东省省长变为了银监会主席,再次接过尚福林的"接力棒"。
在此期间,银保合并,郭树清则出任新成立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任主席,并于2018年3月进入央行,担任党委书记、副行长,在同一时间"身挑"两大重要金融监管部门的要职。
与上述证监会主席不同,第七任的肖钢在2016年离任后"沉寂"了将近两年,23个月没有出现在公众视线。在2018年两会前夕,肖钢以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再次出现,之后便陆续开展专题调研等工作。
回顾上述七任证监会主席,在离开证监会后,他们都还活跃在金融市场,有的潜心研究和教学工作,有的出任金融机构董事;有的肩负国家重要机关要职,有的身兼社会职务。
以上内容为转载内容,用于投资者教育非商业用途,图片或文字与本公司立场无关,如认为涉及内容侵权,请联系本公司进行删除。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